
前阵子《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发布,一系列数据再次引发热议。
过去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数据是最能体现真实情况和趋势的。
《中国统计年鉴2024》公布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2023年的住户存款余额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多个城市的人均存款余额实现了显著提升。
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太原、天津、南京、广州、深圳、大连和沈阳这10个城市存款超过15万元,而北京,上海更是超过了20万元。
不过这一数据公布后,网友们并不买单,纷纷表示自己被“平均”了:
虽然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的存款被平均了,然而数据不会说谎,这几年我国存款的确一直在增长。
2020年-2024年初,中国人4年往银行里存了58万亿元,可以前2009-2019年总共10年新增存款加起来也才堪堪59万亿元。
也就是说,过去4年新增的存款量几乎赶上了此前10年的总和!
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102.0,而到了2023年,这一指数下滑至100.2。
【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从2022年的103.5下降至2023年的101.8,表明居民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上的开销有所缩减,而【居住类价格指数】同样也是减少。
在传统观念里,每个家庭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虽然现在楼市价格跳水,但很多城市的房价仍然高不可攀,为了买房,不少人背上了沉重房贷。
除了购房,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也是许多中国家庭储蓄的重要动力,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父母都会提前规划,为孩子未来的学费和生活费做好准备。
最后就是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让自己能“按时退休”、过上体面的晚年生活,很多人都会额外存养老金,希望通过储蓄为晚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
【中国统计年鉴2024-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各类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数据显示,23年比22年总共减少了333万人,国有单位、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的就业人数也都在逐年减少。
百姓没有工作,就没有稳定收入。就算手里有积蓄也不敢花。
比如A股,2023年A股市场人均亏损约5.4万元,2022年这一数值更是高达7.87万元!股市不好,连带着基金等权益市场的下挫。
面对这样的环境,大家伙儿也就更加倾向于把钱攒住,不敢轻易挥霍,更不敢贸然进行其他投资,一心求稳。
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里,其实就是潜意识里觉得未来几年经济不会很好。
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严重,五年期存款利率已经降至1.55%。
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多次下调,低利率已经成为常态,而负利率的脚步也将越来越近。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负利率时代”。
言下之意就是,负利率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快慢问题罢了。
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期,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轮接一轮的“大放水”,百姓手里的钱如果不换成能增值生息的资产,就会加速被稀释、贬值。
目前最重要是提升自身技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避免失业,甚至争取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稳定、更高的收入。
对于资产不高、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普通人和家庭来说,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仅能够稳固现有的工作岗位,还能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开辟更多元化的道路,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市场投资选择丰富,除了银行存款,我们还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产。
现在我们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市场走势都存在着差异,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机遇。
很多人还在对着国内不到2%的定期存款利率叹息,但有些人早就躺赚了几年5%、6%的美元高息存款了,也有些蓝友通过坚持定投实现了10%+甚至20%+的年收益率。
理财之道在于心态的开放与视野的拓宽,我们应当学会放开心态,学会和风险共处。
不要局限于眼前,要放眼全球,积极寻找并把握更多的投资机会,通过合理的全球资产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理财这事,心态开放则生、封闭则死,长期则生、短期则死。
亲爱的用户,别再为保险规划烦恼啦!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解锁价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资深规划师1对1免费咨询,专属方案量身定制,现有保单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费协助,理赔无忧终身守护。抓住这次机会,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让未来稳稳的!立即点击下方报名入口,开启专属保障规划之旅,买保险不掉坑!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敏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bxnew/20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