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专家预警行业风险 中小型财险面临转型困难

导读:
近日,中国保险安全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保险基金)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2016年年度行业形势、2017年良好开端和当前行业风险热点,并对2017年年度行业风险形势进行了研究和判断,与会专家还分析讨论了现金流风险、财产保险公司保证保险风险、债券市场对保险资金使用的影响等热点问题,并对行业风险进行了预警

人身保险:流动性风险需要注意

倡导在行业保险在姓保的背景下寿险健康保险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万能险业务大幅萎缩,行业逐渐回归保障性业务。数据显示,2016年,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7442.22亿元,同比增长31.72%;原健康保险收入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2017年一季度,这第一季度得以延续,同比增长分别为37.50%和36.88%,原保费收入达到11631.45亿元和1599.82亿元。此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未计入保险合同计算的个人保险公司投资资金和独立账户新费用的增长率从2016年的53.86%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61.79%,更好地反映了转型的效果。

偿付能力风险是慢性病,有治疗和解决的时间,但现金流风险是急性疾病,会导致突然死亡。与会专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足够的偿付能力并不意味着没有现金流风险。在保险姓保险的要求下,个人保险公司正在积极转型。然而,由于近年来一些激进公司高度依赖中短期业务,短期内业务结构的大幅调整可能会加剧现金流风险。

与会专家认为,一些银行保险渠道和领先业务比例高、中短期产品比例高、资产配置激进、声誉风险高的公司容易出现金流风险。

与会专家提醒,人身保险行业的现金流风险具有传递性和溢出性。一方面,银行保险渠道是人身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虽然法律没有规定代理渠道承担保险的连带责任,但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决定了银行和邮政机构承担隐性担保义务。保险公司如果不能及时支付,银行和邮政机构将面临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是债券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一旦出现现金流风险,短期内可能会出售债券和股票,影响市场稳定,对其他投资者产生心理影响,导致市场波动,进一步扩大和传递风险。

数据显示,个人保险行业的整体现金流仍然充足,但压力已经开始显现。今年第一季度,个人保险行业经营现金流出同比增长50%以上,经营现金净流入同比大幅减少40%以上,保险储蓄和投资资金净增长大幅减少。从公司层面看,今年第一季度,20多家公司经营现金净流出,部分公司流出超过10亿元,主要由资产驱动。

过去,资产驱动债务公司的业务高度依赖中短期业务。一旦新业务下降,依靠新单现金流入来弥补支付缺口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到期支付和退保的双重压力。如果资产投资期限不匹配,可能面临资产实现需求。对此,与会专家认为,人身保险公司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应加大对现金流风险的管理力度,除了外部宏观经济金融状况、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波动等无法控制的因素外,人身保险公司应更加注重内部风险控制,如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业务的发展,控制中短期业务比例,业务结构应与资产配置能力相匹配,适当降低银行保险渠道规模资非标产品和房地产。同时,要加强战略管理,做好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时刻关注公司自身的声誉风险。同时,要加强战略管理,做好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时刻关注公司自身的声誉风险。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利率现状、人口结构、社会认知等方面都有利于人身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公众要求人身保险业必须坚持保险姓保险,因此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将是主要发展方向。人身保险业的转型发展是主流趋势。在国家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的背景下,人身保险业必须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现金流风险,坚决保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财产险: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困境

2016年以来,财产险整个行业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行业资本充足。2017年第一季度原保费收入2635.20亿元,同比增长12.69%;险种保费增长差异很大。根据已披露的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00%。

专家认为,财产保险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以下风险值得关注。

首先,财产保险行业经营成果分化,中小企业普遍亏损。第一季度,财产保险行业共承保亏损54家,均为中小企业。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中小企业的生活空间太小,市场马太效应更加明显,90%的公司市场份额不到20%。中小保险企业没有规模车险固定成本无法稀释;非车险由于人才团队、承保技术、风险管理水平难以满足较高的要求,没有股东资源可供利用。此外,随着人员、场地等综合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小企业的生存变得更加困难,困境也越来越明显。但现实中,中小公司即使承保亏损,也在承保端不断努力,因为他们希望从投资端收益来弥补负债端的损失。对此,专家建议放宽对县的监管要求,允许在未设立机构的地区通过移动终端开展远程承保理赔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朝着专业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新技术下沉渠道和服务提高效率,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其次,在信用违约增加的背景下,信用担保保险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产品多层嵌套,风险更隐蔽。我国信用调查体系仍有待完善,保险公司难以充分获得与基础资产相关的企业的历史违约和外部担保,银行与保险公司的风险共享机制不完善。与会专家认为,即使有银行的反担保措施,保险公司仍需积极识别和规避风险。底层资产不能因为反担保而被忽视。此外,投保人的反向选择风险、保险公司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内部操作风险、承保索赔材料信息的真实性和难以区分的真实性将增加保险风险的保证。

再者,非寿险投资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也需要高度重视。个别经营非人寿保险投资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在停止销售此类产品后已处于经营现金流出状态。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流出,给公司现金流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业务转型带来巨大挑战。

此外,与会专家从市场角度对商业车费改革提出了监管建议,建议继续深化商业车险改革,完善车险门槛监管,采取更灵活的监管手段,放开对产品和费率的限制,让各公司通过风险定价和风险选择回归理性运营。与会专家认为,行业亏损将迫使经营者控制成本率,降低成本率是良性经营的途径。生死市场是健康生态。与会专家还建议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资金使用:多因素共振 投资压力增加

自2016年以来,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保险业面临着多种因素共振和各种风险交织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保险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17年一季度末,行业总资产达到16.18万亿元,资金余额达到1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5%。投资回报率回到前几年的中心水平,全行业第一季度投资回报率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资本配置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流动性资产等投资比例逐年上升,定期存款和债券投资比例持续下降。

专家指出,自2016年以来,在债务成本上升和资产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保险资金的使用风险更加严重和复杂。

一是个别激进险企上市公司对行业产生长期影响。一些专家认为,上市公司并不排除保险基金的善意投资,但个别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激进行为损害了保险业的声誉,也收紧了投资方和负债方的相应政策,将对保险基金的使用和资产负债管理产生长期影响。与此同时,专家还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关注一些保险公司的许可行为。由于不能使用股权法记账,一旦股市波动增加,就会对这些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二,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给一些保险公司带来了市场风险。2016年10月底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对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上升有利于传统保险公司以更高的收益率配置长期资产,缓解新基金和再投资基金的投资压力。但对于销售短期产品、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的保险公司,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上升将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三是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不断上升。一方面,债券的信用风险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共违约79只债券,是2015年的3.4倍。信用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带来信用风险,还会导致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另类投资的信用风险也在增加。过去,在信用扩张期间,集中违约的可能性较低。未来信用扩张放缓后,由于非标产品流动性较弱,需要警惕集中违约的风险。

第四,监管政策的调整将带来挑战。一方面,会计准则变更后,保险公司利润波动和利润表管理难度将大幅增加,这对财务报表层面的保险投资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保监会计划建立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体系也将给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内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此外,《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草案)》提出清理渠道业务,消除多层嵌套,也给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带来了一些挑战。

最后,与会专家认为,应注意以下风险:一是部分公司投资股权资产超过30%的比例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二是海外投资风险。

无论资产短缺还是资本使用面临的其他风险,从根本上纠正整个行业的经营理念,使行业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都需要监管的指导和支持,以稳步提高资产端的投资管理能力。与会专家说。

       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或有保险规划需求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车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bxnew/5962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下午2:41
下一篇 2023年1月21日 下午2:52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