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小企业稳岗返还90%!注意这3种裁员操作直接取消资格

2025年中小企业稳岗返还90%!注意这3种裁员操作直接取消资格插图

各位老板、HR朋友们,注意了!2025年有一笔政府发的“稳岗红包”正在路上,专门支持我们中小企业,最高能把你交的失业保险费返还90%!这可不是小数目,但前提是,你得清清楚楚地了解游戏规则,尤其要避开那3种会让你“资格直接取消”的裁员操作。今天这篇文,就是带你一次性搞懂怎么稳稳拿到这笔钱。

一、2025年稳岗返还政策,中小企业迎来“大礼包”

咱们先来算笔账。假如你是一家中小微企业,上年度你和你的员工一共交了10万元的失业保险费,按往年政策,最高能拿回来6万。但在2025年的新政策下,如果你属于重点扶持的行业,返还比例能从60%最高提到90%!这意味着,你有可能拿到9万元的返还资金。 这对于眼下需要控制成本、稳定队伍的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这个政策的全称是“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通俗讲,就是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用失业保险基金给企业发补贴,帮大家减轻一点经营压力。像“平安智慧企业”这类普惠金融平台,也会时常推送和解读此类政策,帮助企业主更好地理解和申请。

谁能申请?首先是企业类型,你得是中小微企业。具体划型标准,参照的是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此外,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这些都参照中小微企业的标准来执行。

核心申请条件有哪些?

  1. 缴费要足额:你们公司必须已经依法参加了失业保险,并且累计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这是硬杠杠,差一个月都不行。
  2. 信用要良好:公司可不能是严重违法失信、被联合惩戒的对象。
  3. 裁员率要达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条!上一年度,你们公司没有裁员或者裁员率不高于5.5%。如果你的公司规模很小,在30人(含)以下,那么裁员率的放宽到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的20%。

只要同时满足上面这几个条件,恭喜你,你已经摸到“红包”的边了。

二、小心!这3种“踩雷”的裁员操作,直接取消资格!

很多企业觉得自己没怎么裁员啊,怎么申请就没通过呢?问题往往就出在对于“裁员”的理解上。下面这3种操作,在政策认定上很可能就属于“裁员”,一旦触犯,资格说没就没了。

操作一: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简单粗暴“自然终止”

有些老板觉得,合同到期了,我不跟你续签,这总不是裁员吧?这属于正常减员吗?注意了!在计算裁员率时,只有“劳动合同期满”属于正常减员,不计入裁员人数。但是! 这里有个关键的“潜台词”:如果公司不是因为经营严重困难,而是对大部分到期合同都不续签,这在审核人员看来,就可能带有变相裁员的性质,尤其是当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大,影响到整体裁员率时,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给你的建议:对于核心员工和骨干,尽量在合同到期前完成评估和续签意向沟通。如果确实因岗位调整等原因不再续签,务必保留好相关的沟通记录、绩效评估材料,以证明这是基于合理原因的正常人员流动,而非恶意规避裁员

操作二:试用期“薅羊毛”,频繁解聘试用期员工

有些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会钻试用期的空子,设定不切实际的考核目标,或者找各种理由在试用期最后几天辞退员工,然后再招新的试用期员工,如此循环。这种操作现在非常危险!

给你的建议:

  1. 公司的录用条件必须明确、合理,并且提前告知员工。
  2. 如果在试用期辞退员工,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比如详细的考核记录、书面警告等。空口无凭说我不要了,是行不通的。

操作三:通过“隐形”施压迫使员工“主动离职”

这是最隐蔽也最高风险的一种。比如,通过恶意调岗(把你从技术岗调到销售岗)、孤立排挤、故意刁难、无端施加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等方式,让员工待不下去,自己提交辞职信。你以为员工“主动辞职”就万事大吉了?错了!一旦有员工去劳动仲裁,并提供证据(如工作安排邮件、沟通录音等)证明公司存在变相裁员的意图,那么不仅这笔稳岗返还拿不到,公司还可能面临劳动监察部门的调查和处罚。这在某些地区人社部门公布的执法案例中已不鲜见。

给你的建议:建立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沟通机制。任何岗位调整都应基于业务的真实需求和员工的能力发展,并保留正式的审批和交流痕迹。

三、企业如何稳稳拿到90%返还?实操指南来了

了解了雷区,我们来看看怎么顺利地把钱申请到手。2025年这项政策的一个巨大便利就是——免申即享

什么是“免申即享”?就是说,社保经办机构会通过大数据比对,主动筛选出可能符合条件的单位名单。如果你的企业在名单里,并且公示无误,钱就会直接打到你们公司的对公账户,企业几乎不用跑腿。

不过,“免申即享”不代表你可以当“甩手掌柜”

  1. 信息核对是头等大事:老板们,快让财务或HR去“甘肃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或“安徽省人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这类官方平台(具体看你参保地),仔细核对公司的银行账户信息、联系方式等是不是准确无误。信息错了,钱可就打水漂了。信息不全或者不对,赶紧联系社保经办机构更正。
  2. 留意官方公示:社保部门通常会在官网公布“免申即享”的初筛名单,记得经常去看看,别错过了。

如果你的企业没在“免申即享”名单里怎么办?别慌!你还可以自主申报。通过参保地的人社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申请,期限一般到2025年12月31日。

特别提醒:劳务派遣单位要主动如果你是一家劳务派遣单位,政策规定你们需要主动向参保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可不能坐等。而且,针对被派遣员工的那部分返还资金,你必须全额拨付给实际的用工单位。这笔钱可不能截留,否则后果很严重。

四、领到钱怎么花?规范使用避免“秋后算账”

钱到账了,是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绝对不行!稳岗返还资金有明确的用途规定,必须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相关的支出。

千万别做这些事:

  • 用来给老板买豪车、购置与稳定岗位无关的资产。
  • 用来进行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投资。
  • 简单粗暴地当成利润分掉。

正确的姿势是:

  • 建立台账:每一笔钱的去向,都要有清晰的记录,比如内部培训的发票、缴纳社保的凭证等,这些都要整理好,以备社保部门随时可能核查。
  • 专注用途:紧紧围绕“稳岗位”这个核心,比如给坚守岗位的员工发点特殊津贴,组织员工参加“腾讯课堂”或“得到APP”上的一些职业素养或技能提升课程,或者用来支付一部分公司的社保费用。这样花钱,既合规,又能真正起到激励团队、共渡难关的效果。

五、总结

说到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这个政策,给钱是手段,稳就业才是目的。它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鼓励和保护那些规范经营、珍惜人力资源、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作为在保险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编辑,我认为企业主们应该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这份“红包”。它不仅仅是纾解一时之困的现金,更是一个推动企业苦练内功、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机遇。与其绞尽脑汁钻空子,甚至冒着违规风险去压榨人力成本,不如借此机会,重新梳理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架构,加大对核心员工的培养和激励。当你把员工视为共同成长的伙伴,而非成本时,你的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长久的发展动力。

所以,各位中小企业主,赶紧行动起来,查查自己的条件,核对一下信息,避开那些坑,把这笔稳稳的福利揣进口袋。在当下环境中,每一笔健康的现金流都至关重要。

亲爱的用户,别再为保险规划烦恼啦!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解锁价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资深规划师1对1免费咨询,专属方案量身定制,现有保单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费协助,理赔无忧终身守护。抓住这次机会,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让未来稳稳的!立即点击下方报名入口,开启专属保障规划之旅,买保险不掉坑!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shebao/220242.html

(0)
上一篇 28分钟前
下一篇 2023年7月13日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