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写了”建议随访”=确诊疾病?买保险前必看的告知误区

医生写了”建议随访”=确诊疾病?买保险前必看的告知误区插图1

“医生让我定期复查,买保险时算不算隐瞒病情?”这个问题困扰着至少60%的投保人。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医生建议随访”和”临床确诊”这对容易让人踩坑的”双胞胎”,保你看完再也不纠结。

一、字面相似,法律效力天差地别

临床确诊就像法官宣判:

  • 有明确诊断报告(病理报告/影像学报告)
  • 医生病历记载确诊结论
  • 已经开始治疗方案 这种情况必须告知!去年有个案例,客户因”肺部磨玻璃结节”投保时未告知,后来肺癌理赔被拒赔。

建议随访更像预警信号:

  • 检查报告出现”建议进一步检查”
  • 体检报告写”定期复查”
  • 医生口头说”观察看看” 这种情况要分三种处理:
  1. 健康告知没问的不用主动说
  2. 问”检查异常”的要如实告知
  3. 问”疾病史”的一般不用告知

二、最容易混淆的5种情况

  1. 甲状腺结节
  • B超报告写”3类,建议随访” → 不算确诊
  • 穿刺活检确诊良性/恶性 → 必须告知
  1. 乳腺增生
  • 体检报告写”乳腺增生,定期复查” → 不算疾病
  • 钼靶检查报”BI-RADS 4类” → 必须告知
  1. 血压偏高
  • 体检写”血压138/90,建议复查” → 可不算高血压
  • 门诊记录写”高血压病” → 必须告知
  1. 肺小结节
  • CT报告”微小结节,年度随访” → 不算确诊
  • 胸外科诊断为”早期肺癌” → 必须告知
  1. 血脂异常
  • 体检单项箭头↑,无医嘱 → 可不用告知
  • 医生诊断”高脂血症”并开药 → 必须告知

三、保险公司是怎么核保的?

核保老师看病历就像侦探破案:

  1. 先看诊断结论栏(关键证据)
  2. 再看医嘱和治疗方案(佐证)
  3. 最后看检查报告(参考依据)

重点来了:

  • 医生随手写的”?XXX”不算确诊
  • 患者自述症状不会被采信
  • 复查建议不等于疾病诊断

有个真实案例:客户体检报告有”前列腺钙化灶,建议随访”,投保时没告知。后来确诊前列腺癌,保险公司正常理赔了,因为”钙化灶≠癌症”。

四、实操避坑指南

该告知的情况:

✓ 病历本明确写了疾病名称 ✓ 已经开始服药/治疗 ✓ 收到住院确诊报告 ✓ 健康告知明确问到的检查异常

不用过度告知的情况:

✕ 体检报告建议随访 ✕ 医生口头说”可能/疑似” ✕ 健康告知没问到的项目 ✕ 自己猜测的病症

特别提醒:

  1. 两年内新发的”建议随访”要重点看
  2. 不同保险公司问法不一样要逐字核对
  3. 拿不准时拍照咨询专业顾问
  4. 千万别自行解读医学术语

五、总结

干了十年保险,见过太多人在这栽跟头。记住三个原则:

  1. 医生没写”确诊”俩字就别自己加戏
  2. 健康告知问什么答什么,别发挥
  3. 现在的检查太灵敏,查出小异常很正常

最后送大家一句核保老师常说的话:”我们怕的不是病,是故意隐瞒。”只要诚实沟通,就算有些小问题也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千万别因为过度紧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更别因为怕麻烦埋下理赔隐患。

亲爱的用户,别再为保险规划烦恼啦!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解锁价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资深规划师1对1免费咨询,专属方案量身定制,现有保单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费协助,理赔无忧终身守护。抓住这次机会,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让未来稳稳的!立即点击下方报名入口,开启专属保障规划之旅,买保险不掉坑!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tbjq/213603.html

(0)
上一篇 5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