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哪年耗尽”报告出更新版,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养老金哪年耗尽”报告出更新版,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插图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两年有个热点话题,说是养老金2035年耗尽

 
当时这个说法,是基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专家,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里的精算预测,预测出来的数据是:
 

2019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会在2028年出现赤字,也就是收不抵支,然后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养老金哪年耗尽”报告出更新版,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插图1

(来源:《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

当然,这种劲爆话题,也被官方和其他专家辟谣说有炒作嫌疑,存在误读。
 
耗尽的是存量结余,并不代表发不出养老金,因为社保是现收现付制,只要还有年轻人在缴费就有养老金收入,而且财政补贴、国资划转都是托底手段。
 
这个话题过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延迟退休、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全国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等措施,都开始落地实施,中央也在进行统筹,通过调剂,帮助那些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大的省份。
 
然后最近,关于这个“养老金耗尽”的报告,出来了更新版。
 
郑秉文在3月底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到,从2019年到现在时间过去六七年了在各种组合拳的作用下,他们重新测算,编著了全新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5-2060》得出一个好消息——
 
“收不抵支”的时点,从原来的2028年迟到了2036年基金枯竭的时点,原来的2035年推迟到了2044年往后延迟了八九年
 
基于这个数据,郑秉文得出结论:

“改革是提高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根本措施,并且综合性改革很重要,我们应该坚持改革,不改革就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养老金哪年耗尽”报告出更新版,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插图2

(来源:腾讯新闻)

这么来看,为了社保养老金财务的可持续性,延迟退休还没有结束,大概率还会有进一步的政策,特别是对于90后之后的人来说,还有得延长。
 
因为现在只是把问题往后延缓了,社保基金的“现收现付制下,面对“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交社保的职工会越来越少,但领钱的老人却越来越多,依然压力山大。
 
所以在谈到上面的“好消息”之时,郑秉文还顺带说了一个“坏消息”——
 

现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潜在支持率”,也就是参保职工和退休人数的比值,是2.67:1,到2060年是1:1。

 
意思就是,现在2.67个在职参保人“养”1个退休者,到2060年,就会降到1个在职参保人“养”1个退休者。
 
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参保职工都交钱,实际缴费人数少于登记参保人数而且还有中途断保、弃保不交等等情况,2060年这个实际的比率还会进一步降低,不是1个“养”1个,而是1个在职参保人“养”1.2个退休者,直接倒挂了。
 
也就是说,按照实际的情况,到2060年,领养老金的可能就会超过养老金的人。
 
从这个点来看,除了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例之外,职工养老金参保率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后续来看,职工养老金覆盖面应该也会是工作重点之一。
 
但无论如何,单纯的“现收现付”制是很难持续的,这种制度建立之时,老龄化还不是问题,随着这几十年医疗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少子化还越来越普遍,养老才成为问题的,在世界各国都一样。
 
而且咱们中国的问题在里面还是比较突出的。
 
首先就是老龄化速度很快。
 
郑秉文在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说咱们2001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1%);
 
202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2%);
 
根据联合国预测,2032年也就是7年之后中国将会迈入超级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0.0%)。
 
国际对比来看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中国仅用了20年
 
这么快的速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冲击最大的就是养老金制度。
 
第二个就是未富先老
 
美国、日本、韩国分别于1942年、1969年、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当时的人均GDP分别是1231美元、1451美元、12257美元。
 
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人均GDP仅为959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0%。与中国几乎同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韩国,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以上。
 
“养老金哪年耗尽”报告出更新版,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插图3

(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李佩珈、平婧)

从正面来解读,我们在低收入水平的背景之下,就达成了预期寿命大幅提高的成就,这是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标志。
 
但反过来讲,就是咱们还没有做好相应的资源准备,就要面对养老的问题了,会比较捉襟见肘。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已经从2000年的72%降至2022年的41.3%,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来看,2025年我国社会养老金替代率或降至40%以下。
 
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养老金/退休前工资收入),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越低,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越低。
 
国际水平的替代率是70%,国际劳工组织给的“警戒线”是55%,咱们现在40%的替代率就已经很低,相当于退休后生活水平直接“腰斩”,更别说未来。
 
所以,为了养老金体系可持续下去,就要从现在“现收现付”的负债型制度向预筹”的资产型的制度转变,用资产储备应对,资产是有回报的,资产规模越大,收益就越多。
 
落到个人头上就要在社保养老金之外补充个人的养老金
 
假设未来第一支柱社保养老金的替代率是30%-40%,非企事业单位职工没有第二支柱年金这一块那么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至少也得顶上30%-40%的替代率才能做到最后加总70%的替代率退休后生活起码不那么大幅下降
 
“养老金哪年耗尽”报告出更新版,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插图4

(来源:中信建投)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好养老储蓄”,这句话虽然老生常谈,但确实应该引起大家足够重视。

亲爱的用户,别再为保险规划烦恼啦!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解锁价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资深规划师1对1免费咨询,专属方案量身定制,现有保单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费协助,理赔无忧终身守护。抓住这次机会,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让未来稳稳的!立即点击下方报名入口,开启专属保障规划之旅,买保险不掉坑!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敏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yljzs/209556.html

(0)
上一篇 3分钟前
下一篇 2023年6月19日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