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最近有一个现象经常被提起,叫做留学断供,指的是因为家道中落或者突发意外,导致家庭无法继续支撑孩子留学费用的情况。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1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3

有这么一个典型案例,浙江的一个家庭,家里三个小孩都在美国上学:大姐在纽约读研究生,二姐在加州上大学,小弟在纽约读美高。

可惜好景不长,家庭企业经营出了问题,供不起三个孩子在美读书的巨额开销。于是家里让他们商量,只能一个留在美国,另两个需要回国读书。

孩子们傻眼了,大姐还好,已获本科文凭,研究生再撑一撑也就读完了;二姐没有中国学籍,无法转入国内大学,和小弟一样,回国意味着要参加国内高考,否则就会失学。

但对于一直在美国接受教育,连中文都不怎么纯熟的孩子来说,这能行吗?

或许是因为人在逆境中更容易激发斗志,就像电影《破产姐妹花》演绎的那样,二姐通过变卖奢侈品,搬离市中心独居公寓,去快餐店打工省出了学费;

小弟则是回国后努力拼搏参加高考,最终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这样的结局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试想如果两个孩子因为资金问题,国外的大学没法读,回来又无法适应国内的应试教育,考不上国内的大学,那就尴尬了。

而类似的留学断供现象其实非常多,特别是在疫情三年里,很多中产家庭和小企业主“弹尽粮绝”,孩子们学费断供的情况屡见不鲜。

我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搜就能看到不少分享,这些孩子有的选择了节衣缩食、勤工俭学,走一步看一步;还有更多的只能被迫中断学业,遗憾退学…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5

过去我们经常将“断供”一词用在房地产领域,现在发现这词用在教育领域也无比贴切。

养孩子的压力真的不比买房子小,一旦“断供”,前功尽弃。

而这样的教育“断供”,不仅发生在留学生身上,甚至还在向下蔓延。

在上海等一线城市,不少孩子还在小中高阶段的中产家庭,就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教育“断供”的压力。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也就是把孩子从出生养到上大学之前)平均为48.5万元。

其中,一线城市家庭的育儿成本远高于这个数,像上海和北京就达到了一百万左右。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7

图源|育娲人口研究

要知道,这还只是孩子日常花销、基础教育方面的支出,如果要买学区房或是孩子要上私校,那么必然还要再高出平均值不少,甚至翻倍。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数目夸张,但实际上,只有身处一线城市的中产妈妈们才知道,这根本没有夸大,甚至还算少了。

一位上海妈妈就给自己家的年度花销算了一笔账,林林总总加起来,竟花了30万。

而其中,光养娃这项就花了11万多,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要知道,她的孩子目前只是在读幼儿园而已……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9

此外,网上一张学费账单也引发了热议。

一位中产妈妈分享了自己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年度教育花销,一年下来约20万左右,简直令人咋舌。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11

随便上网搜搜,我们也不难搜到#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年薪50万养了孩子就是月光#等等类似的热门话题。

这些话题的背后,其实都在揭示一个现实现象——中国式育儿,高消费高成本。

我们无法得知,从早期教育开始就这样高额投入,将来能带来多大的回报,也不知道孩子在体力和脑力方面能否吃得消,但很显然,很多父母的钱包是真的快吃不消了。

一边是留学断供,一边是在早期教育拼命砸钱,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联系在一起,能给我们普通家庭带来哪些启示呢?

首先,教育是一项没有上限的投入,家长心态要稳定、投入需理性。

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每一环其实都会有各种名目“诱使”家长进行投入,比如幼儿期的早教班,后来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等。

教育充分内卷的现在,即便我们不主动去参与教育的军备竞赛,也很容易被各种社会压力卷入到这当中。

对此大家千万要切记:“教育消费”要保持理性,量力而行。

其次,孩子的教育费用属于刚性支出,家长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所谓刚性支出,就是到了一定的时间就必须要开支的费用。

孩子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升读什么阶段的学校(总不能说没钱了就先辍学一两年,等有钱了再继续读吧),而且学费也没有议价空间。

当然了,有些孩子或许能拿到奖学金、助学金,但家长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这些不确定性极强的因素上。

一旦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不得不放弃更好的教育机会,就像我们开头讲的留学断供那样,相信会成为家长一生都无法释怀的遗憾。

所以,为孩子未来的教育提前规划好教育金,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将来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们。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13

说到这可能有家长会问了:“家里的财务资源总共就这么多,一边是当下高昂的育儿成本,一边是未知的长期教育费用,该如何平衡这两笔钱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先来理一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纠结和焦虑的是什么?

我也采访过身边的几个家长,他们普遍表示担心:

如果早期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孩子得不到额外的教育资源,未来可能就没办法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了。

乍听之下很有道理,但我们不妨用理性思维来剖析下这件事。

一方面,要想让孩子在早期获取额外的教育资源,真的只能靠砸钱吗?

恐怕未必。以前获取知识的成本或许很高,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低成本的学习资源了,关键就看家长会不会搜寻。

就比如我们谱蓝就和多位专业达人一起,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分别打造了音乐、表达、科学、商业、匠人、大语文等素质类训练营。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15

这些训练营都是近乎免费的,可以帮助孩子挖掘兴趣和天赋,大家如果想参与,直接咨询理财师报名就行了。

除了谱蓝,还有很多平台可以提供高性价比的教育资源,比如说B站、可汗学院等等。

父母应该打开视野,多了解,而不是盲目地投入。

另一方面,大家可能会忽略这么一个事实:如果孩子的天赋兴趣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在早期对孩子投入得越多,孩子将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其实是越大的。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17

比如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让孩子从小学钢琴、学画画,那么孩子将来选择艺术类院校的可能性是要高于其他孩子的。

而艺术类院校的费用又要远高于上普通院校,一学期可能抵得上普通院校好几年的学费了,越精进,学习成本就越高。

而且越往后,对孩子将来的影响也越大。因为这是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时期,孩子以后的就业方向、薪资高低,几乎都靠这一阶段决定。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只把资源投入到当下,而不考虑未来更重要的高等教育阶段,必定是一个失策的决定。

「留学断供」频发、育儿成本突破百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插图19

意识到这些事实后,其实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决策了——控制非必要性开支,为重要的、长期的教育目标提前储备。

家庭的必要性开支包括日常的衣食住行、孩子的学费等支出,凡是校外的、额外的支出,比如带孩子出去旅行见世面、给孩子报兴趣班等都属于非必要开支,大家需要有意识地去控制。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善用前面提到的一些低成本获取知识的渠道。

至于如何为长期的教育目标做储备,我们可以大致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从而找到自己适合的储备方案:

1)确定教育目标,厘清未来需求(如希望孩子将来读到硕士还是读到博士,在国内读,还是出国读?);

2)了解费用现状及学费走势(比如说哈佛目前的学费4年30万美金,考虑学费增长率和通胀率,到我的孩子上大学那会学费大概需要是多少?);

3)梳理家庭财务状况,结合财务情况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家庭实际的财务情况再次确认或调整合适的教育目标。)

4)目标量化,明确为教育目标能够提供的预算(这里主要是解决有多少钱可以存的问题);

5)评估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并马上行动。

这个过程会涉及到很多数据测算、金融产品对比等等,专业性比较高,大家不妨在理财师的协助下进行。

想具体了解的家长,也可以阅读:每个月储蓄4000多,16年后撬动160万教育金!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孩子就像是战场上的士兵,能走多远,取决于家长的“粮草”是否充沛。

不管将来我们想让孩子走一条怎样的求学路,都需要我们将财物和资源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配。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离焦虑和“断供”远一点,离理性和从容近一点。

想了解更多或有教育金规划需求的,可以点击下方图片报名,免费体验1对1家庭保障规划服务,专业的谱蓝理财师会免费为您量身定制家庭保障方案、协助您规范投保。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jyjzs/13614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3日 下午4:36
下一篇 2023年6月3日 下午4:47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