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尤其是失能老人的养老,将越来越成为家庭不可避免的重担。

传说中的“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旦失能,该如何更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我们为此能提前做些什么?

这个话题很沉重,却是我们终究要面对的。今天,借着几个真实的案例,一起来聊聊。

前年,云南一则弑父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一男子为减少病痛给父亲带来的折磨,亲手将父亲勒死,并放入棺材内掩埋。

报道中,「长年照顾残疾父亲」的表述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猜测,被解读出男子不堪长期照护的重压而忍痛结束亲人生命的意味。

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因身心疲于看护而杀害家人的案例不在少数。

在老龄化程度很高的日本,平均每8天就会发生一起「看护杀人」案件。

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所著的《看护杀人:走投无路的家人的自白》一书,就记录了家庭看护者的普遍困境。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1

书中有个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54岁的山冈龙一在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后悲恸不已,他尝试用刀刺入自己的脖子和腹部,并打算用绳子在树上自缢。

好在路人及时发现并报了警,龙一因此得救。

这是2006年2月发生在日本京都的一起「看护杀人」案。案发时,龙一已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11年。

一开始,母亲的情况还没那么糟糕,不必全天看护。

可后来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在母亲的一次独自外出迷路后,龙一决定提出停职申请,全职在家看护。

自此母亲每两个月5万日元的退休金,成了母子俩唯一的收入来源。

为了节约开支,龙一两天才吃1顿,母亲则是每天吃2顿面包和果汁。

然而即便如此节省,生活还是无法维持下去。

2006年1月下旬,龙一收到上个月的账单,在使用信用卡贷款支付费用后,他身上仅剩7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50元),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付不起了。

最终,绝望的龙一推着母亲去到了河滩,发生了前面的那一幕……

审判时,龙一的供述中有这么一句话:“虽然我亲手夺去了妈妈的生命,但如果有来世的话,我还想做妈妈的孩子”。让在场的人唏嘘不已。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1

杀害自己亲人看似是一件丧心病狂的事情,但没人知道,他在看护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个人如果不是到了自己的极限,怎么会舍得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让自己的余生都活在悔恨当中呢?

而像龙一这样,志愿、无偿地为家人或朋友提供长期照护的人,学术界定义为「非正式照顾者」。

在全球各地,「非正式照顾者」均以家庭成员为主,即便在北欧等养老服务相对发达的地区,家庭照顾者也承担了近 2/3 的责任。

在中国,由于孝道文化的影响,以及现阶段护理服务发展尚不充分,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北京协力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贾云竹就曾透露过一组数据:

以北京为例,有90%以上的失能老人会在家里接受长期护理,家庭成员是照料失能老人的绝对主力。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3

而绝大多数看护者,无论在经济上还是身心上都承受着巨大负担。

多项研究显示,90%以上的看护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护理负担,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仅有 22.9%,超过 4 成的人有抑郁症状。

在国内的一些「看护杀人」案件中,我们也可以窥见极端的背后,是无数在看护重压下挣扎的人:

2014年,一位北京阿姨以绳索悬挂重物勒颈的方式杀死瘫痪的丈夫,割腕自杀后获救。

她悉心照顾瘫痪丈夫 15 年,生活拮据,又患上脑梗死、高血压等疾病,觉得无力再照顾丈夫。案发前,她向女儿和弟弟表达过厌世情绪,被暂时劝慰住。

2020年陕西榆林58岁的马某,因家境贫寒和精神压力过大而心生绝望,选择了将自己79岁的瘫痪的母亲活埋……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1

长期压抑的家庭看护者,他们的压力就像是在空杯子上慢慢加水,快到杯缘处,似乎还能承受,等到再满上,压力就如同杯中的水满溢出来,崩塌殆尽。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跟我一样心生寒意,也可能还抱着一些侥幸心理:上面说的都是极端例子,跟多数人应该关系不大吧,毕竟失能只是小概率事件。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来看几组数据就知道了。

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组数据,2021年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8.2岁。2019年,这一数字是77.3岁。

仅过了2年,平均预期寿命就提高了1岁。单这样看,大家越来越长寿了,似乎是件好事。

但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数据,中国居民2019年的健康预期寿命为68.5岁。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3

所谓健康预期寿命,是在预期寿命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人的疾病和失能情况,是更加综合的正向指标。

换句话说,在国人77.3岁的平均寿命中,身心健康、有尊严、有质量的生命时间是68.5年。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平均有将近10年的时间,可能会在病痛折磨或是失能中度过。

以失能为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4200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16.6%。也就是说,每6位老人中就有1位生活无法自理。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3

看到这些数据,大家还会觉得失能离我们很遥远吗?

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人均寿命大概率会进一步延长,而一旦失去自理能力,晚年生活或许就成了一场“长寿的噩梦”。

对我们的家人而言,这也是一种难以承受之重。

要知道,现在需要长期照护的老人大多还有多个子女,兄弟姐妹间尚可分担照顾责任。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国家普遍的“421”式的倒金字塔家庭结构已让不少年轻人不堪重负。

一对年轻夫妇,要承担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的生计,压力可想而知。这时再碰上家里有老人失能,更是灾难。

子女辞职照顾,家庭则失去一份收入;找护工上门,要面临每月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护理费用;送老人去养老院,价格更是在万元以上。

▲某家政服务公司价格表,请一个护工上门照顾失能老人,费用至少在5000以上/月

所以说,“养儿防老”的设想,真的不容乐观。比起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我们或许该想想其他的办法。

白岩松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他说,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这个准备,一个是财务,一个是观念。

观念豁达,是余生幸福与否的指向标。而财务充裕,则是一切物质的基础。

在未来的关键时刻,是否有一笔足额的资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晚年是否能体面地延续下去。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1

这里要提醒大家:我们老来大概率还是会有一段时间需要别人照顾的,而决定我们能不能得到更好、更有尊严的照料,不止是钱的多少,还有钱的存在形态。

除了存款、房子这样直接“攥在手里”的资产,建议大家再储备一份能与我们的寿命紧密挂钩的资产——比如养老年金、终身护理险等,我们活得越长寿,领到的钱就会越多。

大家不妨想想,一个是什么时候老人身故了,儿孙就多了一套房产或一笔存款继承;一个是只要把老人照顾得好好的,家里就每年或者每月多一份收入,哪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晚年生活呢?

答案显然是后者。

久病床前难有孝子,这无关善恶,而是人性。人性有光辉高尚的一面,也有生物本能的一面:趋利避害。

大家不要忽视金钱对人的激励作用。如果可能,大家还是尽量推动着人性往善的方向发展。毕竟,越老,我们自己能掌控的东西越少。

照护失能多年的家人后,他们走向了极端……插图5

至于与寿命紧挂钩定的资产,像养老年金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终身护理保险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知道,这里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简单来说,在被保人健康时,它就像一份增额终身寿险,能实现资产增值,灵活规划;

可倘若被保人不幸失能,它就是一份长期护理保障,能给予充足的保险金支撑疗养照顾。

将理财属性与护理属性相结合,不仅长期增值表现突出,还可以提供优秀的疾病身故和护理的保障。

资产、健康一起守护,一箭双雕,很多人会选择这款产品来作自己的养老金配置。

篇幅有限,我们这里就不对产品做过多的介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的图片,让理财师1对1为你免费详细介绍、量身定制方案。

没有一片树叶不落下,没有一年不入秋。人亦如斯,老是人生的必然状态。

面对家庭结构的缩小、一代婚恋生育观的变化,养老问题终会像一朵乌云,慢慢飘到每个人的头顶上。

而这里面,「失能」又是我们体面养老最大的敌人。对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视并且尽早准备起来。

还没有开启养老规划的朋友,赶紧点击下方图片,让理财师1对1为你免费详细介绍、量身定制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敏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rmht/11640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下午2:08
下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下午4:22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