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三孩政策发布后,热议不断。
说得最多的,依然是“不敢生、养不起”……
育儿经济负担重、子女无人照料、女性职业发展困境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正值适育年龄的朋友们愿意生、想要生。
上个月,17个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了三孩生育支持力度。

从保险、住房、教育、就业等七个方面列出了多项措施,妥妥的生娃大礼包!
措施多达二十项,下面谱蓝君挑重点给大家说一说。
- 多孩生育有保障
- 多孩可享住房优惠政策
- 其他生育支持措施
- 谱蓝君总结
生育保障主要包括:生育休假制度、生育保险制度。
- 生育休假制度
《意见》提出,各地要完善生育休假制度。

我国生育休假有三支柱:产假、陪产假或护理假、育儿假。
妈妈休产假,爸爸休陪产假或护理假,父母两人均可享受育儿假。
其实早在去年三孩政策落地后,各地就已经陆续修订生育休假制度了。
目前国内各省市的生育休假制度如下:

大多数城市的产假总天数在国家规定98天的基础上再增加60天-90天,基本上为98-188天;
陪产假或护理假一般为10-30天不等;育儿假父母每年各享受5-10天不等。
- 生育保险制度
《意见》完善了生育保险的参保人员范围及保障待遇:
一是扩大生育险的覆盖范围,明确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未就业及失业人员均应参加生育险。
在职职工通过职工医保同步参加生育险,享受生育医疗待遇及生育津贴;
未就业人员通过居民医保享受生育医疗待遇;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失业保险为其缴纳职工医保费用;
有条件的地方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同步参加生育险。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生育险待遇的问题,多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
比如广东,灵活就业人员可享受生育费用报销待遇,不享受生育津贴;
又比如浙江,灵活就业人员不仅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达到一定缴费期限还可以享受生育津贴。
二是扩大生育保险的报销范围,要求各地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以往,无痛分娩和试管婴儿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基本上都需要自费,而本次的《意见》明确逐步将无痛分娩、试管婴儿纳入医保,未来相关费用都可以用医保报销了。
这将更好地保障妈妈们的生育权益,减轻产妇分娩痛苦,满足不孕不育患者的生育需求。
《意见》提出,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具体措施有:
1.在配公租房时,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2.在当地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
3.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
目前多地出台了多子女家庭的住房优惠政策:

过去的住房优惠政策多集中在公租房等领域,而现在则更多地集中在公积金、购房政策等方面。
比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享受贷款利率优惠、放开限购限售、发放购房补贴等。
可以预料到,此次《意见》发布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同时支持措也将更加多样化,有效减轻多孩家庭的住房负担。
除了在保障、住房方面提供支持外,大家所关心的孩子托育、妈妈就业等问题也没落下。
- 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
关于“孩子太小没人带”的问题,《意见》给出了明确回应:
鼓励各地政府基建投资和社会投资,发展完善当地公办托育服务。
有了国家的支持,未来普惠型的公立托儿所将会越来越多,价格也会更透明合理,服务更有保障,满足父母的托儿需求。
同时也支持社区扩展托育服务功能、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 解决职场妈妈育儿困难
《意见》要求,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实行灵活的工作方式:用人单位与职工协商,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为有接送子女、照顾生病子女等需求的职工提供便利。
有些城市专门设立了“妈妈岗”来响应该政策,比如中山。
“妈妈岗”顾名思义是为妈妈们特设的,工作时间灵活,弹性上下班,既可以满足妈妈们照顾子女,同时还能满足单位用工需求,有效实现双赢。
创建家庭友好工作场所:女职工多的用人单位设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母婴服务场所,同时鼓励单位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
维护职场妈妈的就业权益:如果单位有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将依法查处;为生育再就业女性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
近年来,生育率、出生率持续走低,人口负增长已成为铁板钉钉的事。
即便开放了三孩,但生育带来的成本实在过大,需要消耗大量的经济、时间以及精力,所以大家依然不敢生、不愿生。
此次国家送上的“生娃大礼包”,其实就是在为大家创造一个“宜生宜养”的社会环境。
每项举措都是切切实实能够减轻大家生育负担,让多子女家庭受惠的。至于成效如何,就需要时间来检验了。
谱蓝君认为,在如此多的配套措施下,未来的生育环境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有条件以及有生育意愿的,可以响应政策,尽早生;目前还没有条件或者暂时没有生育意愿的,可以趁年轻努力工作,做好财务积累和规划,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到时候想生也不迟。
点击下方图片,可免费报名领取1对1教育金规划服务(含家庭保障规划),会有专业的理财师为您量身定制家庭方案、详细讲解,并提供后续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rmht/3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