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举牌万科引业内激辩,保险资金举牌不能被妖魔化

导读: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资产体量已超12万亿元,作为市场的重要投资机构的掌舵人,他们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月8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发改委国合中心国际金融研究所执行所长、西南财大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王玉荣对话多位资管界人士,就“万宝之争”的险资举牌、低利率环境下保险机构面临的“资产荒”危机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展开论辩。

在本次论坛上,毕马威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李乐文、德勤保险行业资深合伙人黄逸轩、合众资管总经理助理崔俊生、英大资管组合管理部副总经理张生、阳光资管金融部副总经理赵晓海、太平资产产品中心负责人卢昕针,对时下险资运用的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揭开了险资运用的神秘面纱。

如何看待“万宝之争”

“万宝之争”高潮迭起,关于万能险资金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市场人士和各利益相关方有诸多争论。那么,保险资管界人士如何评价险资举牌行为?从保险资金配置的安全性角度出发,险资举牌应当具备怎样的条件?这一动作是否会成为险资运用的一种常态?

黄逸轩认为,用保险资金举牌和投资上市公司的股票,首先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相关统计数显示,截至2015年末,共有10家保险公司累计举牌36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

就举牌万科而言,黄逸轩指出:“由于万能险可以比较灵活地进行退保,因此产品本身是短期还是长期,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如果把万能险的钱投到一个比较长期的投资标的,可能要面对股票出现比较大的下跌风险,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如果出现万能险比较大规模的退保,保险公司要面临流动性风险。”在黄逸轩看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充分地考虑这笔投资是否合适。

崔俊生认为,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增加权益资产的比例是一个常态。从投资角度来讲,增加估值和成长性较好的股票配置比例,甚至举牌,再到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崔俊生看来,关于险资举牌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对参与的股票进行了充分和可行性的研究,投资标的是否有长期的投资价值,业绩是否优良,成长性是否足够好。另外,激进的保险公司还要做到对风险的控制,若股票权益比例过大,要统筹考虑市场波动性较大,对资产的流动性和资金错配造成的后果。

张生表示,保险资金举牌是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表现,是一件好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资金是不是可以举牌?这些资金的匹配情况和来源情况,这些资金的杠杆情况和背后的风险情况是怎么样的?这个需要大家斟酌。张生认为,“从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举牌上市公司)并做出一定业绩、取得回报,我觉得是可以做的。”

对于保险公司是否有投票权,张生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通过万能险或者投连险等产品让持有人投票,部分吸纳持有人的意见,把这个意见反馈到投票中去。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特殊限制,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需要管理人行使投票权,或者代表人行使这个权利。

赵晓海表示,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类的不动产投资,险资本来就是长期运作的资金,且出于安全性第一位考虑的要求,只要是合规经营、合规投资,不需把险资举牌妖魔化。在监管方面,无论是对市场还是作为投资管理人的角度,一直是善意的维护监管的稳定。至于“万宝之争”,在赵晓海看来,市场或者公众都会有自己的评判,但最好不要影响到未来整个保险资金投资的发展方向。

卢昕则表示:“就”万宝之争”本身,我不认为它是一种保险资金的创新运用。险资运用的创新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是否服从于保险资金中长期的资产负债配置;第二,作为一个保险资金的专业团队,有没有能力做上市公司的调研和风险控制,举牌是集中度很高的投资。但是这次万科事件,是通过保险、万能险融大规模的资金去控制董事会,当大股东颠覆管理架构,显然不是作为一个保险资金的投资动作。”

如何应对“资产荒”

在低利率环境之下,保险机构正面临“资产荒”压力,而随着负债端的成本高企,险企面临的“资产荒”似乎尤为突出。所幸的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监管思路的转变,为险资打开了可投资渠道和品种,另类投资以其灵活性和广泛性,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克服传统投资压力的新方向。

卢昕认为,“资产荒”在未来几年中还会持续。在他看来:“一,市场利率还是保持比较低的;二,经济放缓,削减过剩产能,肯定会引起信用风险和信用压力,这是我们一线做固定收益投资团队最关心的问题。”优质的非标资产越来越不好找,同样也受信用风险的压制。在卢昕看来,保险资金举牌、加大海外配置都是保险投资机构探索的新的投资方向。

赵晓海表示:“”资产荒”这个话题是解决资产端的问题,其实我们觉得问题还是出在负债端。保险产品成本无论是定价还是议价能力,在全金融行业下降是最慢的,正因为如此,行业面临利差损的问题,投资收益也成为寿险当下盈利的最主要来源。”赵晓海还从行业投资的角度呼吁,无论是渠道还是个人客户,对保险投资的收益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看法。对于保险机构投资收益的多少,还是要有一些理性的判断。

“”资产荒”是应当加引号的。”张生认为,所谓“资产荒”,第一,是收益率相对比较高的资产少;第二,是针对负债而言的,也就是说负债成本还没有降下来,但是资产的收益降得很快,导致了现在的“资产荒”。他也认为,利差损有可能存在,如果未来的利率还起不来,甚至出现下行,这种问题可能还更严重。

“各个机构都面临”资产荒”,当资产的收益率下降得非常快,而负债端的成本下降又非常慢,保险公司感觉到”资产荒”最严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崔俊生表示:“结合公司对此问题的经验,第一是资产和负债双方要多互动,在卖产品的过程中,从产品设计到定价,必须有资产部门的人参与;第二是从资产部门和资产部门运作来看,在传统的债券和存款业务之外,还是要拓展一些高收益的产品,非标资产必须往上限配置。但非标资产的投资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不动产和海外投资;第三是保险的产品结构要优化,过高收益率的理财类产品占比要下降,低利率时代面临的利差损风险是必然的。崔俊生还指出,投资收益有没有持续性也是一个问题,不应给资产端过大的压力。

从此前的高利率环境转到目前的低利率环境,当前保险公司是不是还应该继续追求高回报的投资呢?

对此,黄逸轩表示:“”资产荒”的问题对每个保险公司的影响不一样,对于主打的项目和成本都是比较低的,在”资产荒”背景下,可以找到对应他们成本投资的产品。但是对一些银行渠道为主的,销售比较多的产品,投资回报可能超过7%以上,成本太高了,在当前利率环境下则很难找到对应的产品。”他指出,应该从负债端入手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还是要面临自己的业务结构的问题。就“资产荒”下寻求海外配置,要关注风险问题,他举例称,“如”脱欧”导致英镑汇率下跌,险企是否已做好套期的安排?”

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或有保险规划需求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车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bxnew/5157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3日 下午6:30
下一篇 2023年1月24日 上午10:55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