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瘫痪在床,原来身体早有预警……

很多人认为失能是到了特定年龄阶段才会发生的事,离身强力壮的我们还很遥远,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据调查显示,慢性病是失能的首要风险因素,各地区老人慢性病患病率均超过90%,而慢性病后遗症导致的失能比例占到70%以上

像平时一些大家习以为常、自觉没多大碍的小毛病,其实也是增大失能风险的潜在因素,特别是有以下这几种疾病的,一定要高度警惕!

高血压是指人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当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诊断为高血压。

作为最高发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高血压初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就算头晕头痛也是暂时性的,只要休息就可以缓解,因此很多患者不会特别重视。

但症状不明显不代表没有损害,如果不加以控制,久而久之病情加重,将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卒中(又称脑中风)。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高7.76倍!

年纪轻轻瘫痪在床,原来身体早有预警……插图1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管是有弹性的,而常年高血压挤压血管壁,会导致血管壁持续性缺氧,逐渐硬化;

如果情绪激动、过度用力或冷热刺激,血压急骤升高,将引起脑血管破裂,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

同时,高血压挤压血管还会使血脂、血小板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生成粥样硬化斑块;一旦斑块破溃,将继发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塞)。

案例:

一位27岁的小伙,20岁体检时发现有血压高达190/110mmHg。去医院就诊时,医生告知,高血压没有特效治疗方法,需要积极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生活,长期服用降压药。

小伙一开始规范服药,血压比较平稳。后来听人说,如果身体没有不舒服,就说明身体适应这个血压,根本不用吃药,于是小伙就把降压药停掉了。

2021年某天早晨,小伙突然头晕,站不住,家人赶紧把其扶到沙发上,但他头抬不起来,脑袋耷拉着,说话含糊其辞,无法语言表达,手指着嘴和自己的左侧胳膊和腿,表示自己不会说话,左侧身子不会动了,家人赶紧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120急救车赶到后测量血压竟高达230/140mmHg,立即输液降压,后被送到医院检查,头颅CT提示大面积脑梗死。

脑卒中发病迅速,能够及时发现治疗的仅占少数,致死率非常高!

即便抢救及时,也有约75%的脑卒中幸存者会留下后遗症,比如:

  • 偏瘫,一侧肢体或下部肢体完全失去行动能力,生活自理困难;
  • 四肢麻木,患者手指或脚趾麻木,行动困难,反应迟钝;
  • 认知障碍,说话表达能力受限,口齿不清或失语;
  • 面部瘫痪,眼斜、嘴歪、不受控制流口水等。

 一旦出现偏瘫等后遗症,便无法靠自己独立行动了,像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等日常活动都需要有人协助才能完成,需要有专人全天候照料,这时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失能”状态了。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因自身免疫功能问题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从而引起高血糖。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因遗传、肥胖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引起高血糖。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也有些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牙齿松动或经常牙疼、体力下降、视力减退或模糊、皮肤瘙痒等。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比如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血管病变导致脑中风等等。

年纪轻轻瘫痪在床,原来身体早有预警……插图3

此外还有一种并发症相当常见,糖尿病患者必须高度警惕的,即糖尿病足

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导致足部血管堵塞,引起足部缺血缺氧坏死病变,神经受损。

早期发病隐匿,可能只会脚麻脚凉,走路乏力;慢慢地,足趾疼痛感加剧,走路越来越费劲,直至走不动路,双脚出现溃烂坏死,最终只能截肢保命。

案例:

60岁的老李患糖尿病多年,自从患上糖尿病后他一直服药控制血糖;因病情控制较为理想,老李放松了警惕,不仅擅自停掉药物,还随意饮食。

1年前,老李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但他自认为可能是上了年纪,腿脚开始不利落,并没有在意。直到前阵子,老李发现自己的足部长了一个“鸡眼”,长鸡眼的位置走路时疼痛感强烈,于是老李找了修脚房将鸡眼修掉。

令他没想到的是,修完鸡眼后他的足部出现了异常的溃烂表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不断恶化,伤口很久无法愈合,从一个小伤口,渐渐溃烂形成了一个大洞,发臭流脓,疼痛难忍。

老李觉得情况不对,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罹患了糖尿病足,还好来的时间不算太晚,经过治疗脚是保住了,没有影响正常的足部功能,但不得不把严重溃烂的小脚趾截掉。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有15%到20%的人存在糖尿病足风险,最常发生于病程长、病情长期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

而且,该并发症治疗难度高、花费大,预后差;根据2010年的调查数据,我国三级医院中27.3%的截肢发生在糖尿病足患者当中!

如果排除掉交通事故等引起的紧急截肢,该比例将升至56.6%!

一旦走到截肢这步,就意味着余生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去任何地方都要人推着,上下床需要抱,上厕所需要人协助。

所以有感觉到腿脚不便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种,好发于女性群体,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

年纪轻轻瘫痪在床,原来身体早有预警……插图5

发病初期,手指、足趾、肘部、膝盖等有滑膜的关节产生炎症,出现单一或多个关节肿痛、晨僵、发热等症状,多呈对称性。

如未及时治疗,滑膜炎会逐步侵蚀软骨、韧带、肌腱等周围组织,导致关节间隙狭窄,长期以往将致使关节畸形,严重时关节功能丧失,丧失活动能力。

案例:

2020年,23岁的胡女士反复出现关节肿痛,早晨起来时关节僵硬,活动不利,开始只是手指关节、腕关节肿痛,然后是踝关节、膝关节……

她断断续续服用过一些止痛药,关节痛虽然有所缓解,但是病情经常反复,后来关节肿痛逐渐加重,关节活动受限,到医院就诊时已需要家人搀扶才能行走。

经医院诊断,胡女士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该病病程长且反复,治疗难度大,每次病情加重都将增加该病的致残率。

有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2年内致残率达50%,3年内致残率高达70%,危害可见一斑!

因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控制炎症是非常关键的,有相关症状的朋友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

不然病情恶化,发展到关节畸形、功能受损程度,那么每次劳动只会让关节疼痛加剧,这样既不能正常工作,也无法料理生活。

严重者会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只能长期卧床或依靠轮椅,到了这个境地基本就是“完全失能”了,身边需要专人24小时陪护。

青光眼是指眼压间断或持续升高,对视网膜视神经组织造成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眼病,常被喻为“无声的光明偷盗者”,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年纪轻轻瘫痪在床,原来身体早有预警……插图7

青光眼的症状分急性和慢性表现:

急性发作时,眼压突然增高,患者会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甚至有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的高眼压则没有特别明显不舒服的感觉,但到了后期会造成视神经萎缩,导致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最终完全失明

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长期过度用眼、在过暗环境阅读、看手机/电视等情况都会诱发青光眼;有青光眼家族病史、近视超过600度、有糖尿病的群体也更易患上青光眼。

案例:

29岁小伙双眼均高度近视800度,近两年一直觉得眼睛有点疲劳,但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也没有疼痛等不适症状,便以为是眼镜不合适,两年换了3副眼镜,但都没有改善。

直到近几个月,近视愈发严重,连经过身边的人都看不清了,周围都是暗的只有中间是光亮的,严重影响生活,小伙才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双眼眼压竟高达40mmHg以上(正常眼压为10-21mmHg),90%的视神经萎缩,双眼的视野大范围缺损,只剩下“管状视野”,相当于透过水管看东西,能看到的只是那块范围。

小伙被诊断为青光眼晚期,因是慢性表现,早期毫无症状,因而被忽视了;医生告知他,手术治疗的最佳结果仅能维持现状,已经出现的视神经萎缩已无法恢复,如继续恶化将导致不可逆性的视野缺损乃至失明。

 正常情况下,眼睛的水平视野为170°-180°,垂直视野100°左右。

案例中小伙出现的“管状视野”属于严重的视野缺损,如果恶化到视野直径小于10°,便相当于通过“一个小孔看世界了”,这种情况已经接近双盲了,达到了伤残程度,也是需要长期护理的。

老年痴呆,又名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发病后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有:

  • 渐进性记忆障碍:记忆力衰退,记不住事,反复说相同的话语以及做相同的事,后期丧失穿衣、洗漱、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
  • 认知功能障碍:语言能力下降,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对时间、空间产生认知障碍,容易迷路走失;
  • 精神障碍: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后期会产生妄想或幻觉等症状。 
年纪轻轻瘫痪在床,原来身体早有预警……插图9

因为该病发病隐匿,早期症状通常会被误认为是衰老的自然结果,而未引起重视;

等到察觉时,病情已然步入中晚期,症状愈发明显严重,此时干预效果已不如早期。

案例:

陈女士的父亲是知识分子,平时十分注重仪表,屋里收拾得也很干净。

但3年前,父亲出现了一些怪异行为:

穿衣服很慢,有时分不清楚前后,在家里还找不到厕所。从那时开始,父亲还变得有些邋遢,这让母亲有些不理解,甚至生气。

那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老人是病了,只以为是年龄大了,老糊涂。直到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有时连人都认不出来,出门经常迷路,也“丢”过很多次,这时家人才想到去医院,经检查,父亲确诊患上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发病缓慢,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医学上尚无法根治老年痴呆,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记忆训练等方法缓解病情进展。

随着未来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患者规模也将越来越大。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超1000万是老年痴呆患者,预计到2050年,患者将突破4000万!

所有人都无法避免地步入衰老,面临痴呆的风险,一旦认知功能开始减退便不可逆,慢慢地不记事、不认人,甚至忘记吃饭、穿衣等最基本生活技能,逐渐步入“失能”状态。

帕金森,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人数超300万,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症的第二大老年病。

发病时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具体表现为:

  • 静止性震颤:静止时手、嘴、下颌等部位不自主震颤或抖动,运动时减轻或停止;
  • 运动迟缓:动作缓慢,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细动作变得笨拙、不灵活,面部表情呆板,出现“面具脸”;
  • 肌肉强直:肢体发僵发硬,头部前倾,躯干俯屈,活动肢体、颈部或躯干时有明显的阻力;
  • 姿势步态障碍:起步、转弯时步态障碍明显,行走时会脚拖着地买小碎步,越走越快,不易止步;有时行走时全身僵住,迈不开步。

除此之外,帕金森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比如便秘、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失眠或白天嗜睡、情绪低落或抑郁焦虑等。

年纪轻轻瘫痪在床,原来身体早有预警……插图11
(图源:人民日报)

帕金森本身并不致命,也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但一旦患病,病情进展便不可逆,未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

到了后期,行动愈发不受控制,将出现身体僵硬、活动困难等情况,逐渐丧失自理能力

目前医学条件尚无法治愈该病,即便有药物、手术、运动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只能改善因病情进展所致的症状加重,无法根治。

案例:

今年46岁的吴先生是一名个体经商户,一年前开始感觉疲乏无力,颈背部和肢体僵硬酸软,四肢活动不灵活,精力变差,说话含糊。

起初以为是长期做生意太费心过于疲劳所致,也就没在意。不曾想休息一段时间后,情况反而越来越差,四肢僵硬乏力逐渐加重,站立、迈步、转身都十分吃力,连夜间床上翻身都很困难。此时家人还发现吴先生变得面无表情、反应迟钝,言语进食都很困难,并出现右手不自主抖动。

因之前有抑郁症病史,就诊精神专科后医生考虑是病情反复引起,所以调整药物治疗,但病情并没有好转;随后又到多家诊所和医院就诊,不仅没改善症状,吴先生还逐渐出现左手不自主抖动,并经常摔倒,连大小便都变得困难。

不久前吴先生转诊到神经内科,终于诊出吴先生是帕金森病,而不是抑郁症。

很多朋友一直以为失能离我们很远,仿佛要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变成植物人,躺在床上完全动不了才算失能;

其实不是的。

失能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近,它可能从老人的一次手抖、从一次糊涂忘事、从一次需要人搀扶才能起身,就已经悄然降临了。

失能,指的是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按国际通行判定标准,有6项指标: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

这6项指标中:

有1-2项不能独立完成,定义为轻度失能;

3-4项不能独立完成,定义为中度失能;

5-6项不能独立完成,定义为重度失能。

一旦老人进入失能状态,不管程度是轻是重,都将大大影响生活质量,因为很多原本轻易就能完成的生活起居活动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而我们身边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青光眼等等可大可小的疾病,都是会极大概率导致我们失能的“幕后推手”!所以有这些毛病的朋友,一定要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不要等到病情恶化出现并发症了,陷入失能的境况才追悔莫及!

如果您也正在为未来的养老问题感到焦虑、不知道如何正确规划应对养老风险,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lrbx/13789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6:04
下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6:38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