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网上搜索“买房”,蹦出来的关键词大概都是:降价、抛售、割肉……
就连一向最稳的学区房,也扛不住了。
往年的2-4月都是学区房的旺季,因为要赶在5、6月的入学报名,所以家长们不得不提前准备。
然而今年不一样,四大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带头崩盘,学区房神话似乎开始破灭…
1
先来说说北京。
万柳地区作为海淀的最牛学区,过去房价一直居高不下。
尤其是当中的“蜂鸟家园”,对口“宇宙第一牛校”中关村三小,2021年高峰期时,一套44平的房子,成交单价能去到22.4万,总成交价近千万。
可这两年,牛校虽然依旧牛,但是依托牛校的学区房却是牛不起来了。
去年年末,蜂鸟家园44平户型的房价,已经跌到600万。
当时就有人说,600万已经是蜂鸟家园的底线了,也是中关村三小的最低门槛,不可能再跌了。
结果就在最近,蜂鸟家园的房价被再次击穿,一套44平户型的成交价,跌至568万。
从1000万+到如今的568万,几乎是腰斩。
类似的事情也在上海发生着。
高兴花园,对口上海闵行实验小学和莘松中学,一直都是上海第一梯队的学区房。
2021年时的二手房挂牌价一度超过10万/㎡,可今年再看,挂牌价已经跌至4万多,简直可以用”塌房“来形容。
而深圳的学区房情况,并不比北京和上海好多少。
深圳百花片区的南天二花园,因为拥有深实验双学位,曾被称为深圳学区房中的“爱马仕”。
2021年时,一套82平的两房,最高成交价去到1875万,可最近同户型的成交价却已经跌至948万,跌幅约50%。
而据统计,类似的跌幅在50%或以上的学区房并不在少数。
相比之下,广州的学区房情况算是比较温和的了,但一样跌了不少。
就说名校扎堆的越秀区,对口文德路小学的东方文德广场,以及对口东风东路小学的锦城花园,跌幅都去到了30%左右。

曾经一线城市的顶级学区房,如今价格雪崩。学区房的信仰,都快跌没了。
2
那么为什么学区房会跌得这么猛呢?
首先自然跟如今房地产整体行情遇冷不无关系。
在过去房地产飞速发展的年代,买房可以说是普通人“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而买学区房更是一种超值投资。
不仅孩子可以进入好学校上学,离家近,接送也方便。
而且等六年后孩子上完小学了,再卖掉学区房,还能大赚一笔。
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不仅家长们抢,炒房客也抢,学区房的泡沫也越来越大。
著名的温州天价“学区房”,只有几个铁架子售价却高达270万,只因为有温州六中的上学名额。
而现在,楼市下行已成了共识,房地产整体行情缩水,泡沫巨大的学区房首当其冲,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其次,学区房的确定性也发生了改变。
房子诚可贵,名校价更高。
以前因为孩子上学遵循的是“就近入学”原则,所以家长们都拼了命地买学校附近的房子,由此也催生了如火如荼的学区房市场。
但这两年的情况变了。
政府不止一次在各种工作会议上和文件中提到: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
与此同时,多校划片、教师轮岗、集团化办学等等教育改革政策纷纷出台,直接让买了学区房的确定性遭到了重创。
就拿北京来说,自从多校划片施行以来,很多曾经的顶级学区就开始不灵了。
ps:所谓多校划片,就是本来一套住房对应一个学校,现在变成一套住房变成了对应多个学校,最终要靠抽签等方式决定孩子就读哪所学校。
像去年海淀就传出,中关村三小有几十个学生被派位去了万泉小学、西颐小学、十九中附小等二三梯队的学校。
以前家长们只要舍得花钱,买的房子够近,就能上名校。
可现在,花了大价钱买了学区房,还要承担被调剂到“菜校”的风险,这就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了。
最后,学区房还有一个巨大利空我们不能忽视,那便是新增学龄人口数量的下降。
如今我国的出生率形势严峻,而新生儿人口不断减少也直接冲击到了幼升小孩子的数量。
就拿北京来说,2023年北京幼升小人数达到历史高峰,而这对应的是2016-2017年那一波生育高峰,也是近年来最后一波生育高峰。
所以,从今年开始,北京幼升小的人数将会出现持续且大幅的下滑。
同样的,上海、深圳等全国多地的幼升小人数都将在今年之后出现下滑。
孩子数量少了,学区房的需求自然下降,没有了鸡娃的家长接盘,学区房的炒作就无法形成闭环,价格焉能不跌。
而最关键的是,这个巨大利空,还会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发挥作用。
3
那么学区房会不会就此销声匿迹,变得毫无价值了呢?学区房还值得买吗?
首先,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稀缺的,所以学区房的价值并不会轻易消失。
但我们也要看到,如今学区房的玩法确实跟之前不同了,而教育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尤其这几年,学历贬值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以前一个大学生多么稀罕,现在大学生满大街都是,而大学生也一再被教育“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所以很多家长也在思考,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就为了给孩子读个好点的小学到底值不值得?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中产家长回过来味儿了:
与其冒着赔掉上百万,最后还可能鸡飞蛋打的风险——毕竟买了学区房也不能百分百确定能入读牛小,进了牛小,最后也未必就能考上好大学,考了好大学也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
不如将筹码(现金)捏在手里,为孩子寻求一些更具确定性的道路。
比如将买学区房的钱拿出一部分,用来给孩子上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将来出国留学;
再比如把这笔钱拿来做一些合适的理财,留着给孩子之后做创业金、婚嫁金,或者用作将来的购房款。
而这些行为,已然成为了一种风潮,在中产圈中蔓延。
想想也能理解,成百上千万的学区房买下来,即便上了最好的学校,最后还得靠无限内卷才能保证一个光明的未来。
孩子累,家长更累。但凡有有更好地选择,没有人愿意卷入这种病态的竞争。
所以,关于还要不要买学区房,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
买学区房,是一个相对轻松或者踮踮脚就能实现的行为,还是耗尽全力(掏空家庭存款)以至于侵占其他教育投入,甚至是严重影响了生活本身行为?
如果是前者,买了也就买了,毕竟不会动摇到我们家庭经济和生活的根本,还有机会给孩子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
但如果是后者那就要谨慎了,在家庭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如何去平衡、去换取更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接下来非常需要去做的一件事。
如此才能保护好我们辛苦攒下的财富,给孩子铺一条更适合的教育之路。
亲爱的用户,别再为保险规划烦恼啦!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解锁价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资深规划师1对1免费咨询,专属方案量身定制,现有保单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费协助,理赔无忧终身守护。抓住这次机会,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让未来稳稳的!立即点击下方报名入口,开启专属保障规划之旅,买保险不掉坑!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敏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rmht/20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