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寿险前必须知道的“健康告知”雷区!90%人踩过这5个坑,2025年避坑指南

买寿险前必须知道的“健康告知”雷区!90%人踩过这5个坑,2025年避坑指南插图1

寿险前必须知道的“健康告知雷区!90%人踩过这5个坑,2025年避坑指南


正文:

“健康告知随便勾勾就行,反正保险公司查不到!”
如果你这么想,可能要吃大亏!上个月有个粉丝哭诉:因为5年前的体检报告上有个“肺结节”,他老公30万寿险理赔被拒赔,保险公司说他“故意隐瞒病史”。今天咱们就扒开保险行业最隐秘的潜规则——健康告知的5大雷区,踩中一个就可能让你保费白交!


一、雷区1:自己当医生——“小毛病不用告知”

“甲状腺结节不算病”“脂肪肝谁没有啊”…多少人因为这些想法吃了哑巴亏?
真实案例:
杭州张先生买寿险时,觉得轻度脂肪肝“不算病”没告知。2年后因肝癌身故,保险公司调出他3年前的体检报告,以“未如实告知”拒赔,法院判保险公司胜诉。

为什么?
健康告知问的是“是否曾患有”,不是“是否确诊疾病”!哪怕医生说你“没事”,只要报告上有异常,就必须告知!

避坑指南:

  • 翻出近5年所有体检报告、门诊记录;
  • 看到“结节”“增生”“异常”等字眼,一律按“有”处理;
  • 不确定?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录音确认!

二、雷区2:自己当编剧——“病好了就不用说”

“高血压吃药控制住了”“乳腺增生早就好了”…你以为康复了就能瞒天过海?
真实案例:
刘女士10年前做过子宫肌瘤手术,术后复查一切正常。买寿险时没告知,结果理赔时被查到手术记录,拒赔理由是“未告知既往病史”。

记住:
健康告知问的是“是否曾经有过”,不是“现在有没有”

  • 5年前做的手术?要告知!
  • 20年前的肝炎?要告知!
  • 连小学骨折住院?看条款!有些产品会问“2年内住院史”,超时不用管。

划重点:
健康告知=照实答题,不是写小作文! 别自我发挥,问啥答啥。


三、雷区3:自己当法官——“没住过院=没病”

“我就门诊开了点药,不算有病吧?” 大错特错!
真实案例:
程序员小王因长期头痛去神经内科门诊,病历写着“疑似脑供血不足”。买寿险时没告知,后因脑梗身故被拒赔。法院认定:门诊记录也是病史证据!

哪些情况必须告知?

  • 门诊确诊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
  • 持续服药超过30天的疾病(比如抑郁症);
  • 体检机构的异常指标(血糖、尿酸超标)。

偷懒技巧:

  • 买保险前别体检!避免留下新记录;
  • 用“智能核保”功能:匿名输入病情,秒查能否投保。

四、雷区4:自己当侦探——“保险公司查不到”

“医保卡外借买药,他们怎么知道?” 太天真了!
真实案例:
李阿姨用自己医保卡给老伴买降压药,买寿险时没告知。后来心梗身故,保险公司查到她的医保记录有降压药购买记录,认定“未如实告知高血压”,拒赔!

为什么?

  • 医保卡记录=你的健康档案,外借买药=自认患病;
  • 保险公司有权查医保记录、体检机构数据、甚至私立医院档案。

保命操作:

  • 医保卡千万别外借!
  • 已经外借过?找保险公司人工核保,提供近2年体检报告自证清白。

五、雷区5:自己当预言家——“熬过2年就能赔”

“健康告知乱填也没事,熬过2年保险公司必须赔!” 这是最害人的谣言!
真实案例:
赵先生带病投保,2年零1个月后身故。保险公司查出他投保前已患肝硬化,以“恶意欺诈”为由解除合同,连保费都不退!

《保险法》第16条“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的真正含义:

  • 如果非故意隐瞒,且合同成立超2年,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
  • 但故意欺诈不适用这条! 比如明知患癌还投保,就算熬过10年也能拒赔。

一句话:
诚信告知是底线,别把法律当漏洞!


我的观点:健康告知不是考试,是双向保护!

很多人觉得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挖坑”,其实它是在帮你:

  • 筛除高风险客户→降低整体保费,让产品更便宜;
  • 明确保障范围→避免理赔扯皮,让赔款更快到账。

记住:
买保险不是赌运气,而是买心安。 与其提心吊胆怕被查,不如投保前老老实实翻病历。毕竟,保险公司赔钱的速度,取决于你填单子的诚实度!


亲爱的用户,别再为保险规划烦恼啦!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解锁价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资深规划师1对1免费咨询,专属方案量身定制,现有保单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费协助,理赔无忧终身守护。抓住这次机会,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让未来稳稳的!立即点击下方报名入口,开启专属保障规划之旅,买保险不掉坑!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209800.html

(0)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