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字看起来挺振奋人心的,毕竟现在全国生育率低迷,很多地方甚至“生不动”了。之前咱们说过,少子化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我们的社保养老金。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广东人再能生,也救不了我们未来要面对的养老金危机。
1
广东为什么这么能生?
广东的高生育率,主要有两大原因:
1、年轻人口多
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据统计,广东常住人口中,16-59岁劳动年龄群体占比超60%,这样庞大的青壮年群体也就为生育率提供了基础。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除了有较高学历的毕业生,还有来自农村的年轻打工者。
这部分年轻人,大多只有初高中学历,他们有两大鲜明特点:
① 生育意愿强
② 生育成本低
对于学区房、国际学校等高端教育资源,他们并不会过分纠结,他们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回老家,交由家中的老人悉心照料,或是选择就近的民办学校就读。
2、潮汕、粤西地区传统生育文化
广东的生育率还有一个“隐藏加成”,那就是潮汕和粤西地区传统的生育文化现象。
尤其是潮汕地区,特别重视家族延续,传统上就崇尚“多子多福”,一家生两三个很常见。
比如2023年,汕头和湛江的出生率分别是10.58%和10.5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
生育率高,为什么还是救不了养老金
看到广东的出生率数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广东这么能生,年轻人这么多,他们的养老金肯定很充裕吧~”
但事实上,广东的养老金并不宽裕。
1、广东养老金被“全国调剂”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养老金结余的确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是:广东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全国并不突出。
根据最新公布的31省市平均退休金排名,广东省仅排在第12位。

这个排名显然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符。
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广东的养老金正在大量支援其他省份。
根据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广东每年都要向老龄化严重的地区”输血”。
2023年广东省以1158.14亿元的上缴金额高居榜首,占全国总上缴额的47%,几乎等同于其他17个上缴省份的总和。

这也造成一种尴尬的情况:广东的年轻人拼命交社保,结果钱被大量调走,本地老人的养老金反而可能不够用。
2、新生儿不是“及时雨”
当然,也有人会提到,虽然现在广东省养老金被调剂了,但出生率还是比其他省份高啊,等到这批新生儿长大了,广东的养老金就有救了。
要知道,现在的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也就是用这代人交的钱养上一代人。
但问题是,中国老龄化速度太快!
根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到了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也就是说时间不等人!
当退休潮来袭,领钱的人暴增时,现在出生的婴儿还没长大开始工作呢,这时候养老金体系根本撑不住。
3、高生育率≠高社保缴费率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我们提到了广东生育率高,很大层度上是依赖外来务工人员的。
但这些人群往往是社保覆盖率低的群体。
这些人大多数在工厂、服务业工作,企业可能按最低标准交社保,甚至不交。
如果是摆摊的、开网店的,那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没交社保。
这意味着,虽然新生儿多,但真正能稳定交社保的人可能没想象中那么多。
养老金还是不够用!
4、广东独木难支
广东的生育红利看似给养老金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放眼全国,会发现这点贡献就像往沙漠里倒了一杯水。
因为,其他省份的情况非常严峻。
东三省:生育率垫底,养老金早已入不敷出;

而北、上两座超一线城市更是如此,生育率持续低迷,户籍人口负增长。
北京:2024年末常住人口2183.2万人,较上年减少2.6万人。
上海:常住人口2480.26万人,减少7.19万人,为减少最多的重点城市。
全国养老金就像一个大水池,广东往里注水,但其他地区在大量漏水。
如果其他省份的养老金持续恶化,广东的调剂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可能连自己的养老金都难以保障。
3
养老难,到底该怎么办
广东的生育率虽然相对较高,但这对于缓解全国养老金压力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现在是全国整体生育水平低,未来人口结构失衡只会越来越严重,再怎么统筹调剂,也无法补全所有省市的缺口。
目前我国的社保替代率只有40%左右,比如退休前月入5千,那么退休后只能领2千左右的退休金,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光靠社保,以后可能连基本生活都难保障。
所以,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早做准备:
别完全依赖社保:多存钱、买商业养老保险、投资理财,给自己留条后路。
商业养老保险有个好处:
-
个人账户,专款专用,不会被挪去“调剂”他人;
-
领钱时间更确定,不受国家“延迟退休”政策影响~
广东生育率高是好事,但解决不了养老金危机。
养老不能只靠国家,我们自己要早早开始做好规划,否则,等我们老了可能真的会面临“钱不够花”的困境。
“退休后约上几个朋友,去一个气候舒适、景色优美的地方,租个房过远离喧嚣的日子。”大家是不是都畅想过这样的养老生活?
然而理想很美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等我们退休了,有没有房东愿意租房给我们,这是个问题。毕竟现在60岁的老人,就已经面临租房难的问题了。
1
60岁老人,租不到房
前段时间,“60岁老人租房难”的话题登上了热搜。
有网友称,给家里65岁的老人租房,3天内见了不下20个中介,但没有一个房东愿意租。
80%的中介直接拒绝,连跟房东沟通的环节都到不了;也有2个愿意带人实地看房,但房子不尽人意。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常见。
租房市场似乎筑起了一道隐形的年龄门槛:60岁以上,谢绝租房。
“不是我们无情,而是我们担不起风险。“一位从业多年的房产中介坦言。租房给老年人,确实潜藏着不少风险。
健康责任风险: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意外摔倒、突发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出事,房东可能需要担责。
租赁稳定性顾虑:
老年人通常被视为“短期租客”,可能因为健康问题或经济问题导致租房中断,影响房东预期收入。
经济纠纷风险:
有些老年人经济条件不好,可能会拖欠租金,如果老年人没有实际可支配的财产,房东很难要回租金。
因此,许多房东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麻烦”,宁愿把房空着,也不愿租给老人。

即便有房东愿意把房子出租给老人,但房子却不一定满足老人的居住需求。
老年人对房子的适老化需求高,更倾向于有电梯、防滑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等设施的房子。
然而,在租赁市场中,绝大多数房源都不具备适老化条件,这种“供需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目前仍难以解决。
在房东的主观意愿和市场的客观限制下,也就造成了“老年人租不到房”的尴尬现象。
2
看似租房问题,实则养老问题
表面上看,老年人面临租房难是因为房东不愿租或适老房源稀缺。
但深究下去,这并不只是单纯的住房问题,而是关乎所有人的养老问题。
年轻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短租、长租,是因为市场天然为年轻人服务;而老年人则被社会默认为“应该有自己的房子”或“应该和子女同住”。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定式,租赁市场基本不考虑老年租客的需求。
那些想要与朋友结伴旅居,或独立生活、在城市便利地段安度晚年的老人,陷入无处可去的困境。
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对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忽视。
一直以来,“居家养老”是我国主流养老模式,但现在这种传统模式正在崩塌。
原因在于,很多子女异地工作,无力承担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也有越来越多老人受新潮观念隐形,向往退休后的旅居生活。
居家养老的模式难以为继,但显然,目前的租房市场还未反应过来,跟不上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房地产开发商更愿意建设网红ins风公寓,也不愿建设适老化住宅;房屋租赁平台热衷推出“宠物友好房“,却避而不谈“老人友好房“。
就目前而言,老年人的租房需求在市场上依旧属于边缘化的状态。
3
怎么避免老后租不到房?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老后租不到房”,又能实现旅居自由呢?
养老社区,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与普通租房相比,养老社区有多重保障:
-
入住权保障
提前锁定高端养老社区入住资格,规避老后租房年龄歧视的风险。
-
适老化环境
无障碍设施、紧急呼叫系统等应有尽有,全方位适配老年人需求,住着也放心。
-
医养结合
养老社区一般都会配备优质医疗资源,专业医护人员24小时待命,能够满足紧急就医的需求。
-
全国旅居
打通全国养老社区网络,可以实现“冬天三亚看海,夏天昆明避暑”的度假式养老。
那要怎么获得入住权呢?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保险+养老社区”的模式。
只要购买指定的养老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产品,就可以锁定养老社区入住权,退休时保单还能提供持续的现金流为入住养老社区提供经济支持。
但要锁定养老社区权益,保费需要满足一定标准。
门槛不高,比如某保险公司的旅居养老社区权益,只要保费达到3万即可享受;长居养老社区权益,只要保费达到10万即可享受。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10年交,年交3000元就可以锁定养老社区的旅居权益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相对轻松的~
4
说在最后
老年人的租房困境,是一面照见未来的镜子。
当我们还在为35岁的职场危机焦虑时,也得警惕60岁的养老居住危机。
建议大家去做一个科学的养老规划,利用当下的资源为未来的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权。
亲爱的用户,别再为保险规划烦恼啦!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解锁价值800元的超值福利!资深规划师1对1免费咨询,专属方案量身定制,现有保单深度分析,投保全程免费协助,理赔无忧终身守护。抓住这次机会,为您和家人打造完美保障,让未来稳稳的!立即点击下方报名入口,开启专属保障规划之旅,买保险不掉坑!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敏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ylcx/20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