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零点
武汉宣布正式解封
在被封印了76天,1824小时之后
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
终于醒来了
一直滞留在城里的人们,在零点到来,驾车通过出城通道的时候。
每一辆车,都在鸣着响亮的笛声,驶出收费站,奔向后方那自由广阔的方向。
笛声回荡,仿佛是在诉说,心中按捺已久的委屈和苦楚。
也是在告慰那些,永远留在了那个冬天的人们。
更是一种庆祝。
庆祝武汉解封!
武汉人民扛下来了,阶段性战胜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

作为疫情发生最早,也最严重的城市。
这片土地的人民,承受了最大的非议,流下了最多的泪水,咽下了最深的沉默。
武汉,不是带着“疫区”标签的符号。
它是真实血肉,正在书写的一段,难忘的历史。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
“截至1月20日18时,我国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17例,其中武汉市198例……”
“钟南山院士肯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人传人现象……”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自1月23日10时起:
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
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
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每天的新闻播报,紧绷着每个人的神经。
武汉城,被按下了暂停键。

在被“隔离”之后,武汉,甚至湖北,一下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
该怎么办?
迅速扩散的疫情,拉开了物理的距离。
但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全国各地,开始了紧急驰援。
向公众建议“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
在肺炎疫情爆发的时候,从广州连夜奔赴武汉。
没有机票,已经84岁的他,被安顿在高铁餐车的一角。

在武汉开完会后,他又立马赶往疫情最危险的地方,金银潭医院,病患的主要收治医院。
义无反顾前往一线,一路不知疲倦。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妈妈是军人,有需要就要上!”
除夕夜当天,已经和女儿约好去哈尔滨看雪的吴娅利,在接到武汉支援指令后,和女儿道别。
“不能陪我看雪,那你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回来。”
这段简单的对话,既是使命的召唤,也是对爱的承诺。

南方医院的原赴小汤山医疗队队员,迅速集结,按着手印的请战书,书写着承诺:
“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
17年前,他们签下生死状,支援北京。
17年后,他们再次出征,救死扶伤。

1月23日,火神山医院筹建。
在武汉某工程公司工作的肖金钟,向集团公司提交了请战书,接下给火神山医院做围挡的任务。
他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一块工作,不认识一个打围挡的老板。
工作量很大,协调的难度也很大。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掉链子。”
物业公司的老伙计们,拿起几十年没摸的铁锹、洋镐、锯、斗车,说干就干。

一声令下,武汉知音湖畔,4000勇士,24小时倒班作战,与疫情生死竞速。
千万网友在线,12天见证火神山奇迹。

抢工期,就是抢生命。
另一边,白衣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在一线奋战时,突闻母亲去世的噩耗。
远在昆明的殡仪馆,母亲简单的遗体告别正在进行。
吴亚玲悄悄走出工作区,拨通了家人的微信视频。
朝着家的方向,深深鞠了三个躬。
记者偷偷拍下了,她与去世母亲的最后道别。

情绪平复后,她强忍悲痛继续战斗。
“我都已经战斗了这么久了,怎么可能退走,我现在这个时候退了的话,那我觉得真是愧对我当护士,不能抛弃病人。”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无论是主动剃光的长发。

还是被口罩勒红的脸。

抑或是被汗水浸久了的双手。

都是英雄最美的模样。

这世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
不过是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跟死神抢人罢了。
“谢谢你们,不怕感染,日日夜夜的守护在,我们病人身边。”

还有那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
他们做的事,算不上惊天动地。
但他们温暖的举动,治愈着这个城市的伤痛。
在武汉定居了17年的侯鲜梅,送外卖两年多了。
当站长问到,接下来谁愿意给医院送单,她想都没想就报了名。
总不能他们在前面拼命,却连热饭都吃不上。
儿子给打电话,让不要出门,说外面太吓人了。
她说,不要听信谣言。
“武汉肯定会好起来的,我觉得快了。”

武汉中心城区,机动车禁行。
陈杰,加入了司机们自发成立的志愿者组织,为医护人员上下班通勤“摆渡”。
防护服、口罩、消毒水、测温枪……
既是对自己的防护,也是对乘客安全负责。
说不怕是假的,但豁出去了。
“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我们志愿者,这种事情,可能是你一生中遇到最值得干的事情。”
有时会接到凌晨下夜班的护士小姑娘,听她们吐槽层层的防护装备,还有脸上的口罩印子。
又或者聊起,今天有新的增援物资抵达,乐坏了科室的兄弟姐妹。
想起第一次出门的时候,媳妇儿眼睛红红的。
“你是我们的全部,你要完了我们都完了……”
他笑着打趣,那我给你攒嫁妆。

这座城市会记得,除了有医务人员前赴后继。
还有千千万的无名普通人,在后方撑起看不见的生命线。
千里逆行,争分夺秒为武汉运输物资的卡车司机。

跑前跑后,特地在元宵节去到驻地宾馆,给河南援鄂重症医疗队剪发的理发师。
残疾人老宋。

这次疫情里,有太多这样平凡人,平凡事。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武汉,不再是孤立无援。
14亿人民汇聚而成的光和热,
就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3月1日,武汉首个方舱医院正式休舱。

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3月17日,首批49支援鄂医疗队,共计3787人离汉返程。

3月18日,湖北首次实现新增确诊病例0增长。

“武汉真的挺难的,但是我们国家都扛过去了,武汉人民真的很英雄。”
4月8日,解封离汉高速通道,有序恢复内外交通。
地铁、小龙虾、深夜的街头……

江汉关的钟声,
终于召唤回我们的城市。
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武汉。
回来啦!

当我们回望时间留下的痕迹,发现有太多话想说。
千万种情感,凝聚成一句最想说的话,就是——
谢谢你!
谢谢武汉市6万名白衣战士,你们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为武汉拼命。
谢谢2.4万名武汉青年志愿者,你们的身影,活跃在1394个社区,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谢谢1100万武汉同胞,你们坚韧不拔,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谢谢并致敬所有,
可爱又平凡的人们!
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
摘下口罩,
尽情拥抱。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rmht/3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