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赔偿二代在保险业正式实施半年,普华永道对中国近100家保险公司进行了调查,但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公司尚未建立符合第二代补偿的风险偏好体系。
行业未能实现精细化风险控制
今年5月至6月,普华永道向中国99家保险公司(需要完全满足第二代11号指南的要求)发出问卷,共回收76份有效问卷。2015年,这76家公司的总保费收入为19100亿元,占中国的一半保险市场份额超过80%。
根据对76家保险公司反馈问卷的分析,80%以上的保险公司初步建立了风险管理框架。其中,32%的反馈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52%的反馈初步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但与领先公司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标和工具一般被认为是最薄弱的部分,主要体现在风险偏好模型和工具、风险限额和指标预警、风险管理数据和系统、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方法等方面。
操作风险排在目标和工具之后,排在第二薄弱领域。三分之一的保险公司反馈说,操作风险难以落地、监控和管理复杂,在第二代偿还的要求下无法量化,管理投资成本高。
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明显优于产险公司。寿险公司选择流动性风险和投资风险作为管理薄弱环节,财险公司选择了更多的经营风险。
风险偏好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技术难点。尽管该行业在过去两年中普遍努力建立和完善风险偏好体系,但近一半的公司(约45%)尚未建立符合第二代补偿的风险偏好体系。
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缺乏风险管理专业人员是当前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人员数量和资格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需求。
在问卷开放过程中,近一半的受访公司提到了缺乏专业人才,这已成为该行业的普遍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对风险管理专业人员投资增加的公司将更容易获得监管合规性和市场竞争优势。
13家保险公司配备8名以上全职风险管理人员。此外,7家公司尚未配备全职风险管理人员。
普华永道分析,风险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熟悉财务、投资、精算和IT其他专业领域。由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专业人才的传统储备不足,未来将继续存在人才限制。
一家小型寿险公司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人员表示,业内高级管理人员的关注将决定第二代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性。相对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将限制第二代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度。
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或有保险规划需求的朋友,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咨询,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耐心讲解,协助规范投保并提供周全的后续理赔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谱蓝保-车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lanbx.com/bxzs/bxnew/52875.html